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

        長假的第一天,陰雨綿綿,因為孩子明天有重要的活動,我們留在家裡,意外地免去了和大家在風景區塞車排隊的掃興局面。但是因為悶了一天,沒怎麼運動到,吃完晚餐後全家陪著把拔一起去逛大賣場。其實本來只是要買個電池的,但是馬麻臨時起意物色起收納的箱子,把拔和弟弟無聊繞去了別的地方,等馬麻看完了收納箱,帶著姐姐走來走去,卻四處找不到人...猜猜看,最後全家在哪裡集合?

        圖書區。

        把拔跟馬麻介紹起幾本他覺得不錯的教養書,馬麻(就是在下)負責審核把關,決定該不該買,畢竟家中書滿為患,稍不注意書櫃就要爆炸了。其實每本書都有它的優點,當然也會有限制。我挑親子書主要是看它的理論依據、啟發性和可親性,名氣倒不一定。名氣大的作者,其作品當然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品質保證,但有些不是那麼出名的作者,有時反而比那些人氣親職專家寫得更好,或者說,是符合我的頻道吧。就像吃東西,酸‧甜‧苦‧辣,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偏好。

        所以我買書很少是直接看書名就買的,總是要親眼翻閱過才安心。就這一點來說,實體書店還是有其好處,比起網路書店動輒七折、七九折,讓實體書店多賺一點,其實也不為過,如果不是大部頭的書,七九折和九折,其實省下來的錢,也還不夠買一杯泡沫紅茶,就一天少喝一杯飲料,這一點價差還是可以大方吸收的。

        話說回來,今天挑著看的書,都是些沒聽過的作者寫的,有名的以前早就篩完了。有些書引經據典、甚是有理,但是前後比對下來發現是本大雜燴,有點像是拼湊各家教養書的感覺;有些書看來淺白通俗,分點列步驟,有的甚至還配漫畫,化理論於無形,很適合熟悉圖像化的年輕父母;我雖然自認為不老,但好歹也是學過理論的,這類好消化的書,除非它的圖文排版看來精緻乾淨,並且轉換得很高明,否則我是不買的。畢竟,資源有限啊!

        讓人拍案叫絕的書不多,大概是因為在一般書店賣的不好,才會送到大賣場賣吧?我疑惑的是,這麼一堆教養書,哪來這麼多親職教育專家啊?這是台灣各大學量產碩博士的結果嗎?仔細翻看這些教養書的作者背景,噹噹!原來如此,多半是跟傳媒有關係的人,記者、專欄編輯...,佔了人脈上近便的優勢,只要敢講敢寫,文筆不差,出本書並不是太難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 當然,這是個言論自由的時代,誰說教養只能有一種標準,青菜蘿蔔各有人愛,能夠有多一點選擇還是好事,自己看不習慣的,也許對其他人來說是良言忠告。只是覺得很可惜,大多數的書,其實是以父母─成人的立場為本位的,而沒有考慮到,孩子─兒童也是一個完整、獨立的個體。所以即使書中介紹了孩子的發展階段、特質屬性,但多半還是站在父母如何「有效地」塑造兒女成為乖巧、溫馴、不麻煩的小孩,最好還能自發學習、成績優異,順利考上某某名校。

         為了不誤子女長大後的前途,父母無不焦慮地尋求各種教養出成功子女的公式秘方,而教養書就像神醫名家的獨門偏方,父母買來了照方子依樣畫葫蘆,就指望著自家小孩也能成為「○○○第二」,可是至於藥方合不合適體質、有沒有對症下藥,父母在「照書養」之餘,可曾思考過?

        有人說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,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好,但只說了一半。

        孩子,是父母的小老師。

        以此作為本部落格的開張文。